名家觀點/抗疫…考驗企業緊急應變力

2020-02-05

經濟日報

「緊急應變」是企業永續經營必須具備的能力。透過檢視緊急應變計畫,及事件發生時應變的執行力,可評估一個企業的緊急應變計畫是否完善及應變力強弱。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,就是企業檢視本身應變能力的好時機。

緊急應變計畫(Business Continuity Plan, 簡稱BCP)通常有以下幾個要素:

一、成立緊急應變小組,組成完整的決策團隊,並由高層主管親自參與,建立穩健的決策及治理機制:緊急應變小組不必為常設組織,但必須事先定義好包括那些功能的人員,一旦事件發生時,能夠立即成立並啟動相關機制。

以這次武漢肺炎防疫為例,完整的緊急應變小組成員至少應包括人事、風控、總務(含採購)、業務及財務等,能在第一時間評估對員工、客戶、廠商等利害關係,及對業務財務影響的人。另外,高層主管的實質參與係確保決策效率與當責的前提,為落實緊急應變小組的有效運作,高層主管不能置身事外,必須親力投入其中,才能建立一個兼顧穩健效率的決策及治理機制。

二、充分評估及詳細盤點對財務業務的短中期影響,並隨時掌握事件的內外部最新動態:以這次武漢肺炎事件為例,首當其衝的就是人員健康的追蹤及通報、員工差旅的控管、客戶訂單的交付、外部疫情、內部物資(如口罩、體溫計、酒精等)的供給等,也要事先演練不同情境下的應變措施,例如出現疑似或確診案例時如何因應。此外,有關公司營運資金是否充足,是否有因訂單無法如期交付而違約的疑慮、廠商是否無法如期供貨、是否有替代貨源等,都必須充分掌握資訊,並擬妥因應方案。

三、即時了解主管機關所頒布的法令及宣布的政策:天災或人禍都是突發事件,既有的法規或政策難免對現實造成窒礙,從而,遇有此等天災或人禍,主管機關通常都會針對實際狀況,調整政策,甚至頒布新的行政命令,以為因應。緊急應變小組所作決策,必須緊盯著最新的法令及政策,才能切合實際。

四、維持資訊透明及通暢的溝通及彙報:正確的資訊是決策的基礎。錯誤或不充分的資訊必然導向不當的決策,也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。因此,企業應建立一套高效率的資訊蒐集與分析的制度,並適時地提供利害關係人正確且必要的資訊,讓相關人員能對企業有信心。以這次武漢肺炎事件為例,企業應盡量做到讓員工相信公司已充分掌握疫情而放心上班,讓客戶充分了解對訂單可能的影響而做出適當的處置,讓緊急應變小組及管理階層能掌握對當月、季及年度預算的達成預期等。如有任何因應事件的改變,例如營運暫停、防疫、出勤及物資領用的新規定等,也必須充分與相關人員溝通。

五、擬定復原計畫,以俾事件過後儘速回復正常營運:當緊急事件過後,企業仍必須面臨營運復原的問題,如何將事件期間的臨時措施復原至正常營運狀態,並於後續加強營運彌補之前的損失,降低整體衝擊,是經營團隊責無旁貸的任務。

上述幾點係原則性的提醒,企業仍須依自身情況訂定更詳細的BCP,並尋求外部專家意見。另外,世上沒有所謂完美的計畫,企業應該利用每一次緊急事件的發生,不斷檢討並強化BCP,這次的武漢肺炎事件是危機也是轉機,更是企業不斷優化的契機。

(作者周建宏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、蔡朝安是資誠危機管理服務召集人)

Contact us

周 建宏

周 建宏

所長暨執行長, PwC Taiwan

Tel: +886 2 27296666, x26693

蔡 朝安

蔡 朝安

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, PwC Taiwan

Tel: +886 2 27295200

關注我們